欢迎访问深圳金海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官网!
×
<在线客服<

中欧班列——中欧班列附加值经济有待深挖

时间 :2023-12-01 作者 : 来源: 浏览 :
截至11月19日,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内陆港石家庄国际陆港今年已累计发行中欧班列553列,标箱56462个,货重58.43万吨,货值96.84亿元,同比增长32%,从全国数据来看,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,2023年前三季度,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.3万列,发送货物142万标准箱,分别同比增长7%、20%,中欧班列是我国外部经济资源输入的重要通道,是中国外贸及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。

    截至11月19日,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内陆港石家庄国际陆港今年已累计发行中欧班列553列,标箱56462个,货重58.43万吨,货值96.84亿元,同比增长32%,从全国数据来看,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,2023年前三季度,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.3万列,发送货物142万标准箱,分别同比增长7%、20%,中欧班列是我国外部经济资源输入的重要通道,是中国外贸及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。中欧班列是中国与‘一带一路’共建国家的重要纽带,是助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载体,其已成为中国经济外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,从生产效率角度讲,中欧班列让从中国出口的中间产品及时有效地进入海外工厂,在规定期间内得到再加工、再生产,国内企业出口的光伏组件、汽车零部件等产品,到达欧洲市场后还会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,当地进口商对工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,而中欧班列能很好地满足需求。

中欧班列3

    自2011年3月份至今,中欧班列已顺利运行十多年,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其货源地、货物种类、目的地均呈现出新特点,货源地不断扩大,内陆城市的地位快速攀升,越来越多内陆城市开始利用中欧班列运输货物,京津冀地区、重庆等地的出货量较为可观,货物种类日益全面,高新技术产品在增多,多样化货源结构使得中欧班列能更好满足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不同市场需求,不断提升自身在海外经济体系中的地位,目的地更加广泛,俄罗斯、中亚各国等市场重要性在上升,中欧班列目的地越来越多元化,不再局限于传统欧洲大城市,如今基本形成了对亚欧地区全覆盖的交通物流网络,未来中欧班列的潜力将在何处进一步释放?在国内产业链持续转型升级的背景下,各界应合力将中欧班列从简单的“通道经济”向“附加值经济”转变,例如,从西安出口的中间产品,途径哈萨克斯坦的时候在当地进行至少一轮加工,之后再前往德国完成后续生产,让沿途市场都能从中获益,除继续丰富货源地、货物种类和拓展目的地外,中欧班列还可以从服务质量、产品技术含量入手,搭乘全球数字化、绿色化大趋势,为国产高新技术产品探寻海外机遇的同时吸引更多海外投资入境。

    数字化、智能化建设潮流当前,中欧班列可以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技术提高运行效率,创新服务模式,将数字化货物跟踪、智能物流管理和智能化仓储纳入系统,更好服务海内外进出口企业,此外,积极探索“人文班列”“旅游班列”也是未来选择之一,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加深理解与沟通,为经贸往来奠定人文基础,中欧班列依托陆桥,向陆而生,构建了一条全天候、大运量、绿色低碳、畅通安全的亚欧物流新通道。相较于海运和空运,中欧班列运输价格是航空的1/5,运行时间是海运的1/4,受自然环境影响小、稳定性高,在满足高附加值、强时效性等特定物流需求方面具有比较优势,以西安至德国杜伊斯堡为例,每周三、周六从西安国际港站发车,10日后可抵达杜伊斯堡,全程运行时间较普通班列压缩30%以上,同时,中欧班列也是最为绿色的运输方式之一,平均碳排放量是航空运输的1/15、公路运输的1/7,特别是在疫情期间,中欧班列的韧性凸显。在海运、空运不同程度受阻的情况下,中欧班列逆势跑出“加速度”,年均增长26.3%,累计运送防疫物资近1500万件,被誉为国际抗疫合作的“生命通道”。

中欧班列5

    多个国际知名物流协会公开表示,中欧班列为世界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缓解全球供应链紧张难题、增强国际物流保障能力的可靠物流方案,驰而不息的中欧班列,让不沿海、不沿边的西部地区,从开放末梢一跃而成开放前沿,打开了发展新空间。中欧班列开通后,重庆、成都等地迅速成为电子信息、汽车、装备制造产业基地;西安、郑州、武汉等中欧班列始发城市的外向型经济产值均实现显著增长,互联互通,互利共赢,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,有力推动了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、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,带动了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,促进了亚欧大陆互联互通。借助中欧班列,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开辟了出海口,将小麦等优势产品经中国发往东南亚市场;波兰罗兹、德国杜伊斯堡等城市的国际物流枢纽地位不断提升,当地生产的特色产品大量销往中国。10年来,我国与25个通达国家的进出口值从2013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7.42万亿元,贸易规模持续扩大,汽笛嘹亮,中欧班列已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,从新的起点出发,还要不断夯实中欧班列国际合作基础,在政策制定、便利通关、运输组织、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强沟通协商,持续优化运输组织,着力提升开行质量效益,促进中欧班列与制造、商贸、金融、信息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,积极探索发展“人文班列”“旅游班列”等新模式,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、更好效益、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。